19 選擇

在進入第四個年頭,準備升上三年級之前,我曾要求讓我留級一年,重讀二年級,但校方否決了我的請求,他們不了解,我為什麼要多讀這一年,自己的能力到哪裏,自己知道,我從不讓外界來告訴我,我的足與不足,但,留級的願望沒有達成,我順利升上了三年級。

美院的制度是如此:一二年級依科系的不同,共同修基礎課,到了三年級時,學生可以填寫志願,表達自己想去的工作室;每個工作室有各自的風格,共五個,分別是:梅里尼科夫、葉列梅耶夫、蕯卡洛夫、畢緬諾夫和法明。其中,畢緬諾夫就是以前列賓執教的工作室,風格與列賓的架上繪畫風格一致;而梅里尼科夫是研究院院士,俄羅斯功勛畫家,世界級藝術家;葉為美院院長;蕯的工作室風格以素描見長;法明則最為現代,工作室內甚至有養馬和牛,供學生練習及創作用,整間室內濔漫著馬屎味!

我在出發之前就已經確切的知道自己的目標,我並不想讓自己成為傳統美院訓練的學生,而是要在吸收繪畫知識及規律之後打破這個約束,我選擇了畢緬諾夫,也就是列賓之前的工作室。他的風格最為傳統,可以延續我一二年級的學習路線。每一個學生都有三個選擇,被選中的工作室教授會在二年級的學期結束的作業審查裡去檢視作品,看你夠不夠能力去他的工作室,如果不行,就會掉到第二甚至第三順位。我的第一順位決定了,第二是葉的工作室,我沒有選第三;大部分的學生都選擇梅的工作室,尤其是成績好的,因為畢業之後,極有可能會被留在美院執教,美院裡有九成的教授都是出自於梅的工作室。

我沒有選他的原因是工作室的形式感太強烈,並以壁畫見長,對於我而言,我的興趣較為傾向人物的精神描寫,並藉此轉而往風景及靜物,而非單純的形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