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說起之前的教授和我們現在大工作室的差異,我想就是佈置模特兒的方式了。
在之前,老師在擺設姿勢和背景時非常講究,每個角落,褶線務必要求"相對"完美;而現在三年級的擺設較為自然,學生可依自己的角度做適當的調整,更需要思考如何構圖。設置模特兒和背景時須要將所有看得到的東西化做"元素"。手不可以是手、腳不再是腳,布不能是布,看到的不見得能畫,它們都必須是"元素"。也就是說,它們只能是不同的線條,不對稱卻平衡的切割畫面大大小小的不同面積。
記得一位很有份量的畫家老師轉述美院副院長的一段話:「生活中哪來的那麼多襯布?」當時的確不知道如何反應,但,生活中也不是空無一物啊!當你擺了一組模特兒或靜物練習,在背景後只放上了一塊布,我的質疑是:它只是練習單一空間,它無法轉換變成是創作的練習。
這是因為當你真正的想要創作時,才了解到:你的主角後面並非空無一物的。然而,我們並沒有辦法將街上的物件搬到室內來擺設,於是,不同方向和顏色的布成為了最容易取得又能夠訓練學員配色和整體性的最佳利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