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還好我是笨蛋

在臨摹實習進行了一段時間,我的進度也步上軌道,便四處走走看看其他同學的臨摹作品。我發現一件事,有些人在我的那一廳同樣臨林布蘭的其他作品,卻也有不少少人臨印象派的,也不能說這些比較簡單,因為筆觸色彩清晰可見,出錯時也較為容易看出來。但在這裏的展示廳皆為天光,沒有任何投射燈照射,光線色彩趨向一致,而我的區域,在觀光客進入參觀之前沒有開燈,進入後燈就開了,這是二種非常大的色溫反差,我相信原作傾向未開燈之前,但是一旦開了燈,就會一直開到結束,這占去了2/3的時間,不得不反覆修改,找到平衡。另外,我也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同學的輪廓線勾勒的異常細緻,毫無修正的痕跡,

有沒有這麼回事!?居然形可以抓那麼準!後來老師來指導時,說出了這背後的袐密。他們全部都是用描的!他們回去找到一樣的作品,等比一直放大到和畫布一樣的尺寸之後,再描到畫布上。突然間覺得自己像是個白痴一樣,這麼努力的打輪廊,準確度還不及描的。

但想想,畫家是直接面對立體的實物,他對於造型的判斷是第一手的,我們再怎麼準確,也不及他們,再者,當輪廓準了,接下來只要好好學習技法就好,不會受到形不準的影響。這我是能夠接受的。但另一個,我就沒辦法了;她在我的左後方,一個聖彼得堡師範大學的女生。她一開始只用黑白上色,做一張基本黑白素描,我一直在訥悶,她究竟要幹嘛,接著,連續幾天都沒來,再出現時,她將畫布整張刷上褐色棕色的薄油,就這樣,結束了她的臨摹!

林布蘭最好是這樣畫啦!做學問不求甚解,只做表面功夫,完全扭曲了臨摹名家作品的本意。我們在作品臨摹的過程中去體會畫家創作的思想和過程,每筆的舖陳都有其道理,欠缺這個認知,你和大師作品便失去溝通的橋樑。而現今的速食文化正在一步步的腐蝕著我們,已經沒有人會再做早期人所做的事了,我無法說這是好是壞,只能留給時間去證明了…